看了这句话,有的人可能理解为“秋天导致过敏性鼻炎”,也有人理解为“天凉快会得过敏性鼻炎”;我的本意是,秋天到了,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病情可能会比夏天重!肯定还有一部分人会想到沙蒿。
1,过敏性鼻炎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不仅是出现在内蒙等有沙蒿分布的地区,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沙蒿的分布范围虽然不小(百度说: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及俄罗斯),但基本还没冲出亚洲。如果世界性的过敏性鼻炎发病增加都算到沙蒿头上,合适吗?冲出亚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沙蒿绝对背不起过敏性鼻炎罪魁祸首这个锅。
3,昨天刚看的来自“《瞭望》新闻周刊”的关于沙蒿和过敏性疾病的文章,我读了一遍,有个有意思的发现:文章以感性的方式叙述沙蒿与过敏性鼻炎病人相关的情况,以理性的方式阐述过敏性鼻炎与沙蒿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愧是大平台的文章!)。所以,不是作者不客观中立,只怪读者太“感情用事”!作者可没说沙蒿是“罪犯”,读者已经拿着馒头等上了。
1,过敏与遗传关系很大。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湿疹等过敏性疾病,那么孩子有过敏的风险会增加。也就是说,这样的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深受过敏性疾病之苦(父母也苦!),那么多做防患于未然的事情,怎么做?接着看。
3,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生活环境中冷热和干湿波动太频繁。现代居室环境对于过敏性鼻炎高发应该负有一定责任。比如说,家里各个房间冷热不一样(空调开在一个房间里有没有?)孩子进进出出,每次都是对鼻黏膜的一次考验,考验的结果,要不就是中状元,要不就是名落孙山,岁月静好的结局实际上不多。其次是湿度变化,我到北京的头八年都是住宿舍,宿舍里每个人都是加湿器,还有毛巾和晾在屋里的衣服等,湿度是高的(40%以上应该没问题,冬春季节,室外就20%左右吧!)后来我不住宿舍了;更糟糕的是,有一个冬天,我每天进出动物房做实验。动物的饮食、光照、温度和湿度都是严格控制的,可冬天的北京,室外是完全相反的天寒地冻......加上我属于高危人群(曾患过敏性结膜炎),所以,到北京第10年,我得过敏性鼻炎了。孩子夜里睡觉,经常把被子踢开。以前的孩子都是大人带着睡,现在都是小床甚至单独房间。这也是孩子身上忽冷忽热的一种。所以,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5,过敏原检测要小心。多数人不必测,很多时候,过敏原检测的经济意义大于医疗意义。测出来之后,要正确对待。多数过敏的人没有明确的过敏原,或者对很多东西过敏。有很多人,因为过敏的食物太多,这不吃那不吃,结果营养不良,过敏更严重,还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7,“异地疗法”是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是很有用的方法。我得鼻炎后,症状特别严重(你懂的),中西医治疗无效。病了没多久,正好去荷兰了,然后就基本好了。现在到上海,偶有发作。那些要对沙蒿斩草除根的人,能不能先组织一个“异地疗法”实验,看看沙蒿不在身边,是不是就没事了?
9,每天早晚洗漱时,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洗洗鼻孔,可能是缓解症状的好办法。另外,生活规律,饮食有节,适量运动,是健康的前提。可惜,在健康这件事情上,很多聪明人,都不愿把高楼大厦建在一楼上。
王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