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原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田野新语耕地保护,莫忘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
TUhjnbcbe - 2025/7/28 17:07:00

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仍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一个节日主题延续多年不变,足见国家对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视。

粮安天下,耕保为先。作为农业大省、产粮大省,我省不断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严执法,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齐鲁”力量。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土地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调查显示,年年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从“国土二调”至“国土三调”的10年间,我国建设用地总量增加了26.5%,一些城镇、园区低效、闲置用地问题突出。

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让一些地方的耕地红线承受了较大压力。有的地方官员就曾抱怨,“由于用地问题,我们很多项目迟迟落不了地,握在手上成了摆设”。一边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边是巨大的项目建设用地供应缺口,棘手矛盾如何化解?

办法就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各地建设用地指标长期稀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建设用地的持续增长,与“只重规模、不重效益”的用地方式不无关系。

比如,一些缺乏区位优势、招商难度大的地方,一度抱着“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思想,将“大规模供给土地”作为吸引企业入园的筹码和优惠,导致部分企业出现土地闲置过多、荒废等现象。还有的地方和用地企业签订协议不严谨,对未达到预期效益的工业用地收回的条件没有设置规范的约束条款,导致有些企业为了拿到土地搞“数字投资”,出现多占少用、占而不用、占地待涨等问题……建设用地使用上的大手大脚,造成了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最终让某些地方的耕地红线保卫战频频告急。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要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兼得,就要在节约集约用地上做文章。江浙一带实施的“亩产论英雄”值得借鉴学习。他们将农业领域的“亩产”概念引入工业领域,建立以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的企业“亩产效益”导向、约束和评价机制,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有效提升了当地的亩均产出率、资源承载力和产业竞争力。

总之,节约集约用地不是单纯的保护耕地,而是要通过土地整治特别是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土地综合承载力,有力促进城镇有序更新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从而实现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郭杰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野新语耕地保护,莫忘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