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原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唤醒撂荒地让闲地变良田重庆山地耕地保
TUhjnbcbe - 2025/7/23 17:45:00

6月25日将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重庆如何守住耕地红线,端稳老百姓的“饭碗”?6月23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石柱县南宾街道红星村、临溪镇旭光村等地进行了实地走访。

“唤醒”撂荒地让闲地变良田

当天上午,上游新闻记者在南宾街道红星村土地整理项目现场看到,余亩的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宛如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阳光照耀下的水稻长势喜人,满眼尽是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

但在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石柱县土地整治储备中心主任徐亚娜介绍,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原本的耕地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耕种,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越发荒废。久而久之,撂荒、低效利用逐渐成为山区耕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唤醒’撂荒地,首先要对废弃地、低效地、边角地进行整治,解决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生态质量退化的现状。”

徐亚娜说,去年县里启动了红星村土地整理项目,仅黑豹寨一个地块就治理成型适宜耕种水田79块,产生新增耕地17.12亩、新增水田15.89亩,实现了山地耕地规模化、宜机化。

地有了,谁来耕则是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徐亚娜介绍,耕地整治后,老百姓恢复了种植水稻的热情,吸引了种粮大户,规模化地打造了连片水稻种植基地,让耕地得到合理利用,村民也实现在家门口就有务工收入。

以石柱县涂溪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今年新增流转土地亩,兑现农户流转费8万元。同时常年聘请农户20余人进行种植,每年每人工资收入在2万元以上。

“巴掌地”改造成集中连片田

在临溪镇旭光村干木组,原本的一块块“巴掌地”经过耕地整治后,也变成了连片的梯田。远远望去,阳光下的层层梯田如滚滚绿波,美不胜收。

随着一阵轰鸣声,满载营养液的无人机缓缓地在梯田上方移动,开始无死角喷洒营养液。有了科技助力,村民们对秋收信心满满,灿烂的笑容如沐春风。

除了无人机外,上游新闻记者在旭光村干木组看到,像微耕机、收割机等机械化耕种设备也一应俱全。而在一年前,这种机械化耕种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是万万想象不到的。

“以前像这种山区的耕地基本上都靠人工‘肩挑背驮’。一方面基础实施不完善,地形地貌限制了机器的进驻;另一方面,在没有连成片的‘巴掌地’上采用机械化耕种成本太高、效率太低。”

徐亚娜说,旭光村耕地整治项目通过梯田修复整治、台面重构、田块归并等工程恢复了水田功能;通过排水灌溉、生产便道等整治修复,如今,除了拔草这道工序外,包括平整土地、插秧、喷洒、收割等所有农作流程都采用了机械化耕种方式,大大提升了农作效率。

据了解,年石柱县共整治耕地亩,修复水田亩,产生新增耕地亩、水田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

重庆将建立三级耕地保护工作机构

石柱县耕地情况的明显改善,只是重庆市整治耕地的一个缩影。

“我市地处长江上游向中下游过渡地带,山高坡陡,地形破碎,耕地资源禀赋较差,尤其两群地区。”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耕保处副处长王颖说,总体来看,我市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仅9.8等,处于全国中下水平;耕地图斑破碎、零星分散,全市“三调”万亩的耕地,图斑个数就达万个。

王颖表示,今年我市将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耕地保护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加强对全市耕地保护工作督查、考核、评价。起草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政策文件,加强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规范管理,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

同时,持续稳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成果,大力整治土地督察和卫片执法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对“非农化”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防止新增,严守耕地红线。

此外,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进用地模式从增量为主向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转变,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探索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相融合的新路径。

上游新闻记者王淳

1
查看完整版本: 唤醒撂荒地让闲地变良田重庆山地耕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