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原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国土资源摸家底,威海最新土地利用数据
TUhjnbcbe - 2025/6/5 22:02: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zzbb/cjbx/m/1499.html
                            

1月12日上午8:45,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鞠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鞠朝传,市统计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范振萍介绍我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有关情况。

年9月,我市启动“三调”工作,以国家下发的调查控制界线为调查区域,以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本次调查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以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举证、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开展,前后历时3年,余名调查人员参与,共汇集62万个图斑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市国土利用状况。

我市调查成果已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联合印发了《威海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三调”主要数据成果

按照“三调”分类,我市土地利用主要数据如下:耕地.44万亩,园地.86万亩,林地.97万亩,草地16.54万亩,湿地21.5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4.6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0.39万亩。更详细数据可查看已经发布的《威海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对比以往两次调查,“三调”在调查内容、技术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和提升。

适应新要求,丰富了调查内容。“三调”立足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将以往的“土地”调查调整为“国土”调查,查清了各类国土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边界。“三调”明晰了林草分类标准、增加了对耕地种植类型的调查,对河道、林区范围内的耕地等内容进行了细分,细化了城镇村建设用地,并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调查还把耕地变为其他农用地的情况,按恢复耕种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区分和标注。

运用新技术,提高了调查数据精度。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三调”在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常规调查技术基础上,集成了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三调”将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标准从“二调”时的平方米提高到平方米,耕地等农用地图斑从平方米提高到平方米,其他地类图斑精度也有相应提升。“三调”全市调查图斑62万个,比“二调”增加了1.5倍。

建立新机制,提升了调查工作效能。“三调”全面应用了“互联网+调查”机制,通过全国统一的“国土调查云”平台,实现了外业调查、内业核查、数据建库等工作的上下联动、远程对接和实时印证。外业调查中,同步拍摄实地照片,全面反映地块全貌和利用特征,通过云平台实时上传、比对、校核。

“三调”成果应用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全面加强耕地保护。“三调”结果显示,全市耕地减少49.04万亩。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两次调查对耕地的认定标准不一致,造成结果差异。“二调”时临时种植果树、林木、药材、草皮、花卉等且耕作层未破坏的土地,按耕地调查,而“三调”根据现状调查为非耕地;二是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在原耕地上种植特色农产品和林木。在“三调”中,对“二调”时的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为园地、林地等农用地的地块进行了标注,面积共77.28万亩。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下一步,要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一是结合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三调”成果为基数和底图,按照应保尽保原则,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完成全市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二是压实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下达,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三是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按粮田管理。严格用途管制,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四是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

坚持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生态建设。“三调”结果显示,全市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等共增加了40.56万亩,可以看出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可喜成果和非常大的成效,但生态格局在局部地区仍需调整优化。下一步,要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安排未来国土绿化等生态建设,依据“三调”形成的统一底图,科学确定并带位置下达新的绿化任务。二是尊重自然规律,对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

坚持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提升用地效率。“三调”结果显示,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建设用地净增加17.26万亩,增长率达14.33%(9年-年),建设用地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基本适应,但仍存在粗放利用的问题。下一步,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提高用地效率。一是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将城镇建设严格限定在开发边界之内。二是着力推动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积极盘活农村存量用地,推进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持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新上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化程度应努力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培育节地模式和节地典型。

威海增加的调查内容基于哪些考虑?

我市按照“‘三调’工作与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相结合”的思路,在完成国家规定任务的前提下,增加了多个专项调查。

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更新。结合土地开发整治、各类保护区划定及建设占用等情况,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了更新,进一步摸清了全市补充耕地潜力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提供数据支撑。

开展了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细化调查。以“三调”耕地图斑为分类单元,建立基础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形成不同耕地资源条件及其组合的耕地面积与分布成果。今后,我市将结合每年耕地资源占补情况开展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调查,全面掌握全市耕地资源质量状况,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与管理提供支撑,为精准推进耕地保护、维护粮食安全提供依据。

细化了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查清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实际状况,为持续开展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提供基础支撑。

开展了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内细化调查。查清了我市省级以上(含省级)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对于全面提升开发区集约用地水平,保护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和生态敏感及脆弱区域,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推动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了林地细化调查。在林地细化调查工作中,开展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与国土“三调”成果的融合衔接,重新区划林地小班,摸清真实林地资源家底,重建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库。

“三调”成果如何共享?

为做好“三调”成果的共享应用,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形成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层级的成果序列,同时将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年度变更调查和专项调查为手段,保持“三调”成果的基础性、现势性和准确性,以便调查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发展领域。

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目前,“三调”已形成了现状数据成果、分析数据成果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丰富了自然资源“一张图”,实现对各类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空间分析、共享服务等。成果已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卫片执法等工作中。下一步,将整合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地质矿产、林草等各类管理数据和现状、规划,做好国土“三调”与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融合衔接,构建以“三调”为底图的自然资源三维“一张图”,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面向政府有关部门:目前,“三调”成果已经在全市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比如,在生态环境领域,成果已应用到“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等工作中。下一步,将依托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结合“三调”图形成果,根据需求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定制化”的“三调”数据分析成果,更好地服务各级政府科学决策。

面向社会公众:将开展“三调”成果数据脱敏脱密工作,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类需求,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应用。同时,“三调”成果也将在很多方面惠及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比如,“三调”摸清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将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再比如,“三调”首次查清了城镇村内部住宅、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用地的具体情况,将为各级政府改善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精致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国土资源“摸家底”,威海最新土地利用数据公布!》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土资源摸家底,威海最新土地利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