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沅江客户端7月26日讯(记者张劲杨)粮食是一国之本,每一寸基本农田都必须为粮食生产所用,针对部分群众将基本农田非粮化的行为,沅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责令相关部门组织各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迅速整改,恢复耕地原状。
在沅江市黄茅洲镇志成垸村,村民陈铁保站在自家稻田旁,看着茁壮的禾苗迎风摇曳,饱满的稻穗弯下了腰,满心喜悦地向国土执法工作人员介绍土地整改情况,对今年粮食生产充满了丰收的憧憬。
农户陈铁保开心地说道:“水稻还是长得比较旺盛,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年初,陈铁保这片稻田还是一个甲鱼养殖塘,面积有7.84亩。省自然资源厅卫星监测图斑显示,这是耕地流向坑塘“非粮化”的典型案例,沅江市自然资源局迅速行动,在3月底组织整改还填,恢复地块特性,6月上旬种上了水稻。
而在草尾镇立新村,一片1.1亩的耕地因为村民提供临时集中治丧的场地,破坏了用地性质。市镇村三级配合,将场地上的混凝土拆除,恢复成耕地,栽种了辣椒。后段,计划种植黄豆、芝麻等作物,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乃国之根本。今年来,沅江市委、市政府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净流出”问题发生。
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卫星监测图斑显示,沅江市需要恢复农用土地面积.05亩,涉及全市14个镇、街道、中心。市自然资源局逐一核实、逐个比对,按照“一地一策”原则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恢复标准、措施和时限。各镇街道中心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要求,对照图表迅速摸排整改,清理出来的土地及时种上水稻、庄稼,不误农时,确保不再有违法利用耕地现象发生。至7月25日,已完成整改面积的60%。计划到9月30日,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下一步,沅江市自然资源局将立足职能、主动担当,对照卫星监测图斑和土地整改表格,完成一个图斑,销号一个图斑,坚决遏制耕地流出行为,严守耕地红线。同时,用心用情向群众宣讲耕地保护政策,呼吁全社会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