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张恒国土部今日(12月26日)举行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果。
国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陈国庆介绍,截至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与年末的9.96等相比,全国耕地质量状况总体稳定。
“社会上讲我们耕地质量有退化,耕地退化这个问题是不是存在呢?我们也在观察,因为我们这个队伍是全国的,退化确实有一些表现,比如谈有机质的变化,有的讲耕层变薄,有的讲沙化、石漠化,这都是退化的结果。”国土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表示。
东北、西部地区平均质量较低
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国土资源部建部后,完成了基于第一次土地详查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两轮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以及基于年、年、年土地变更调查的三个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于年、年、年、年初发布了四期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
根据国土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显示,优、高、中、低等地面积比例分别为2.90%、26.59%、52.72%、17.79%。其中,优等地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广东等3个省,占90.28%;高等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苏、山东等9个省(区),占79.89%;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云南等10个省(区),占73.73%;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6个省(区),占85.55%。
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分的四大区域来看,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高,分别为7.99等和8.27等;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低,分别为11.24等和11.33等。
从上述等级来看,传统上被认为肥沃黑土地的东北地区,耕地质量反而较低。国土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解释称,这是因为不同的定义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传统认知是因为我们看着土壤,一个概念说东北的黑土一攥就出油,这么好的黑土条件下应该是好的收获,问题是东北黑土在东北,这个黑土如果搬到南方,比如搬到湖北、湖南、广东去还是不是黑土了?那个地方就不可能是黑土了,是因为那里的诸多条件决定的。
“在东北黑土条件下,由于光温水的条件决定了一年只能一熟,这样是个先天不足,不管用什么样的技术,现在来讲是单产冠军,一季冠军水稻来讲一吨多,玉米一吨多,我们国家还是不错的。”郧文聚说,但是如果那个黑土搬到南方就不行了,可能短期之内作为黑土还存在,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你不能呵护它,不能像家里用个花盆一样保着,这样在暴露的环境下慢慢也就跟那边差不多了,但是短期之内可能也能获得高产,但是不可能永续作为黑土的存在,这个主要差异在于耕作制度的差异,就是熟制的差异导致的原因。因为国土部评的15等,是建立在周年产量上,所以不是单独比较土壤条件的,是个综合比较的结果。
耕地质量有退化表现
国土部公布了近几年中国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
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介绍,一个变化是减少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年相对于年的基数减少的耕地的等别低了,换句话说,占的地占了差地而不是占了好地,低了就是占了差地。第二个变化是,补充的新增耕地的等别高了,那就是说补充耕地在我们管理下补充耕地的等别有了要求,所以补充耕地补的更好了。第三个变化,“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做了4亿亩,“十三五”要做4到6亿亩,一年有1亿亩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还有其他形式耕地的建设活动,建设活动实际上提高了耕地的等级,这个等级还不是简单的减少跟增加的变化,就是存量耕地的等别在提升。
“社会上讲我们耕地质量有退化,耕地退化这个问题是不是存在呢?我们也在观察,因为我们这个队伍是全国的,退化确实有一些表现,比如谈有机质的变化,有的讲耕层变薄,有的讲沙化、石漠化,这都是退化的结果。”郧文聚说,从耕层变薄的问题来看,这是耕地的退化。变薄的原因,是生产方式和生产耕作决定的。
郧文聚说,关键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庄稼不用使劲往下扎根了,在上面表层十公分,最高早十五公分,要水有水、要肥有肥,吃饱喝足了,根往下扎是找肥找水,但是现在不往下扎了。比如小麦能够扎2米的土地,现在我们发现小麦就在上面,如果长此以往,没有一些管理的要求,这个很可能活化耕作层就固化在这个薄层了,这是大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