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了解到,宁夏通过在全国率先建成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系统,采取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方式,实现了对耕地资源的全周期监管,全力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在宁夏自然资源厅,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登录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系统,查看现有耕地的变化情况。这一系统是利用高分系列、北京2号等遥感卫星资源,每年分四季度获取覆盖全区22个县市区的分辨率0.8米遥感影像数据,对耕地变化情况进行全覆盖监测,通过遥感影像智能处理技术,与现状耕地数据进行自动化比对、识别、提取耕地变化情况,形成耕地变化图斑。
变化图斑下发到市、县(区),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手机APP到现场实地核实,并组织进行查处,实时反馈查处和整改结果。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高岩
比如说未经审批违规搞非农建设、乱占耕地建房、挖湖造景等破坏耕地的行为,经核实确实属于破坏耕地的,该拆除的拆除,该复耕的要限期恢复耕种,形成了区市县三级联动的监管合力,使耕地变化情况能够发现在始终解决在萌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自治区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制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突出对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着力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
“十三五”期间,宁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万亩耕地保有量和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划足划优化实永久基本农田.23万亩,较下达任务增加1.23万亩,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14.76万亩,保障了国家和自治区粮食安全、重点项目落实落地。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李少军
坚决扛起耕地保护的政治责任,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化的手段,有力推动耕地保护制度约束和信息化监管的组合效应,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记者:陶玮王静李江涛(通讯员)
编辑:徐海鹏任勤娟
责编:张婷
↓↓↓这些新闻你不该再错过哦↓↓↓
从风雨中走来,向着阳光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