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8 18:49:00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保护是关系14亿人吃饭的大事,事关国家安全,绝不能有闪失。年5月起,四川法院在全省法院开展了为期八个月的耕地保护案件专项审判活动。全省法院以审判为基,以创新为领,以共治为要,共审理各类涉耕地案件件,用司法利剑守护“天府粮仓”“耕”基。铸牢司法之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年,雷某成立了一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与某村签订旅游项目建设协议书后,对该村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但是雷某在未办理占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让施工单位开始施工。没过多久,当地相关部门发现此工程未办理相关手续,于是责令工程停工。而雷某却继续施工,直到年6月才停工。经鉴定,该项目破坏耕地11.公顷,造成耕地大量毁坏,丧失耕作条件,部分耕地难以复耕。宣汉县法院审理认为,雷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法判处雷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万元。无独有偶。自年起,陈某为打造休闲农庄,同样在未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陆续在都江堰市某村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修建泳池、鱼塘等设施。期间,当地相关部门向陈某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陈某未予理睬。经现场勘验鉴定,陈某严重破坏耕地9.93亩。近日,成都中院判决认为陈某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三千元。严惩涉耕地犯罪行为是耕地保护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据统计,自开展耕地保护专项审判活动以来,全省法院审结涉耕地保护刑事案件19件,判处27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同时,妥善处理涉耕地民事纠纷件,用民事手段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抛荒”;处置涉耕地行*诉讼案件66件,审查涉耕地行*非诉执行案件件,监督支持行*机关依法查处乱占耕地建房、挖田造景、违建大棚房等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支持涉耕地保护公益诉讼,审结案件16件,有效制止了损害耕地资源公共利益的行为,促进受损耕地修复。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司法保护新模式在司法保护耕地方面,四川法院除了依法严惩涉耕地违法犯罪,在探索建立耕地司法保护新模式方面亦有所作为。去年7月,雅安法院法官们手拿火钳,提着桶来到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清理活动在汉源县九襄镇的田间地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清理的目标则是有着“巨型田螺”之称的福寿螺。“如今这种螺在田里随处可见,繁殖能力极强,且食量大,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能造成稻田严重减产,被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给村民带来极大的困扰。”雅安中院相关负责人说。如何通过司法手段帮助村民防治福寿螺这一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侵害?“经过前期的勘查,我们联合汉源县法院决定将把首次发现福寿螺入侵的这亩耕地确定为耕地司法修复示范田,创新开展‘反向修复’”,该名负责人介绍,通过制定防控灭除方案,组织拨付生态损害赔偿金,组织法院干警、乡镇村组干部、村民于去年7月21日当天在修复示范田中集中清理了约50公斤福寿螺。反向修复相比原有的司法修复模式有何不同?“一般的司法修复模式是针对生态环境受损后,法院判决被告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而雅安法院提出的‘反向修复’,则是将司法的作用前移,主动消除生态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危险,变被动修复为主动修复,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该名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本次专项活动中,四川法院在改革涉耕地案件专业审理模式,探索耕地恢复性司法执行等方面也卓有成效。部分法院成立涉耕地案件专业审判团队,实现耕地类案件审理专业化,强化耕地保护案件监督指导以及耕地修复司法执行。汇聚多元力量共筑耕地保护网“你们放心,我们公司已与镇及村社联系好,剩下的一点物品我们会尽快搬离,非常抱歉给大家添麻烦了!”近日,在搬迁现场,被执行企业的一名负责人表示。原来,该企业因非法占用土地,不仅侵占了大面积耕地,还严重影响了城区重要道路建设,相关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3万余平方米集体土地、罚款80余万元等。但是在执行环节,企业以申请再审、支付租金、面积有误等为由要求暂缓执行。为全面了解情况,绵阳市涪城区法院执行法官深入实地调查。“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关系上百人就业,我们意识到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在拆除搬离过程中减小对该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该法院相关负责人说,研究后决定采取“三步走”措施推动案件办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是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为被执行人生产经营另寻出路。最终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该企业从前期的“拒绝配合”转变为“主动配合”。这只是四川法院汇聚多元力量守好耕地保护红线的一个缩影,四川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本次专项行动中,四川法院坚持推进多元共治,持续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衔接配合,共同构筑耕地保护网。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图据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