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民流转出去的耕地,就是用来种树的吗 [复制链接]

1#
山沟儿农村小王原创作品,禁止抄袭

耕地不是种粮食吗?为何种起了树?

以前,耕地里也种树,但最多也就一两棵。上次我到一个平原农村游玩的时候,发现那一片片耕地里整整齐齐栽种的树木大吃一惊!一排排、一行行的树木一眼望不到头,大概有几十亩的耕地全是栽种着树木,难道现在流行耕地里种树了吗?

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流失,耕地撂荒现象十分严重。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耕地,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其中不少地方就实行了土地流转的方法,最主要在平原地区十分盛行。

只要租金给的合理,我认为土地流转对农民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不仅不用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这些土地上,还能坐拥一笔租金,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然而,粮食价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面积承包土地的这些老板们也不好过,由于合同管理及征地条文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土地流转进行的并不如意。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土地流转,并非所有农民都愿意,尤其是平原地区的农民。平原地区农村地势平坦,早就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虽说每家每户的土地面积不少,但由于是机械化耕作相对比较轻松,不像我们坡高地陡的山沟沟农村,我们山区农村的土地根本就流转不出去,也没人看得上。

我在平原一个小村庄里跟一位农户进行了交流,据他介绍:去年(年)村里通知土地要流转,起初很多人都不愿意,但是经过村委会地劝说大部分人都按了手印,签了合同,剩下那几乎也就随大流签了。当时承诺是每亩地一年给元租金,流转的时候小麦都长得很高了,每亩地给了元的清苗费,总体看上去还是不错的。

但是,大爷说:“流转出去土地之后确实是轻松了,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干点别的,但如今看到自己的土地里并没有种粮食,而是种了一排排的树,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于长期耕耘在土地里的老农民,他们对自己的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地里庄稼更是看成自己的宝贝。老人说:“早知道租给他们去种树,死活不应该同意”。

以往这个季节来到平原大地,一望无际都是绿油油的小麦苗,让人感觉很是舒服。而如今,看到地势平坦的大平原土地里都是一排排的树棍子,总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可能是我们农民天生就对庄稼有感情吧,总感觉那么好的土地里种着一行行的树,很别扭,很不舒服!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一号文件中提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不知道为什么,国家一直在强调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一直在强调粮食的重要性,一直强调保护耕地,为什么现在耕地种树越来越严重呢?看着那一片片的大好土地变成了树林子,思绪万千!

我们山区的耕地面积较小,而且不集中成片,东一片西一片,虽说没人来租我们的地,但还有些老者坚守在那黄土地中,用汗水浇灌着农村的土地,用劳动在为国家产着粮食,尽管粮食不值钱,但他们依旧舍不得放弃这一亩三分地。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二十几年前,那时候跟着父母经常去地里干活,驴耕地我在犁上拽过驴尾巴,蹲在地里拔过谷子苗、拔过草,抡着锄头锄过地,拿着镰刀割过麦子,光着膀子撇过玉米……那个时候我们每家每户都去地里干活,每年都会看到收割的粮食,而如今已是物是人非,现在的农村已经没几个人在种地,很多土地也都不再种粮,不得不让人感叹!

直到现在,我虽然在县城上班,但每年也都会回村帮家里干点农活,摘花椒、打核桃,割谷子等。每次回到那留着童年记忆的黄土地,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那种舒服感,那里才是最接地气的地方,才最有生活的气息。

今天在百度热榜上看到耕地种树的热点新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文字。现如今耕地种树还是十分严重,不知道各位对此有何看法呢?

农田种树,算不算耕地非农化?耕地上是否允许种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